汉灵帝熹平末年,冀州大灾,朝廷无力赈济,钜鹿张角以草药,术法救治,活人无数。角见人心可用,遂成一教曰‘太平道’人民感其恩德多投效之。
“这说明什么?说明大家都已经承认大汉迟早会亡这个经过诸位天子承认的事情是事实!连当年王莽代汉也是用的‘当涂高’的名义!只不过是怎么亡?被谁亡有分歧而已!事实上有野心有实力的人都想当那个‘当涂高’...”
说了一阵,见赵云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孟达觉得自己无法理解赵云的想法,摇摇头不去管他,继续兴致勃勃的注视着说话的两个人。
‘咔嚓嚓’一阵巨响,孟达的话犹如惊雷一般,炸在赵云耳边,赵云心头巨震面目发白。
多年以来,赵云深信不疑的,君明臣贤,忠君报国,报效朝廷,为国分忧,为国为民的信念崩溃了。
试想赵云多年来认定的信念,就这样被赵云眼中纨绔气息十足,而且没什么心机城府的孟达,随口说破了。
而且孟达以自己那惯有的大大咧咧的并不是刻意鄙视的神情,随口说了那样一番话。但是,正是那样并不刻意为之的蔑视,那种理所当然的优越感,所表达出来的意思,仿佛在说‘你明白我在说什么吗?’
是的,这是一种明明对方没有鄙视你,但是,你能清晰的感觉到对方赤裸裸的鄙视之意。所谓无形装逼最致命!
是的!赵云感觉到了,这种感觉赵云偶尔能在跟自己时常相处的张绣身上感觉到,只是从前那些时候,赵云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或者是说赵云不知道,张绣为什么会有那种发自骨子里的优越感,但是现在赵云似乎明白了。
一个恍惚间赵云想通了这一点,暗自摇摇头甩开了这种令人讨厌的情绪。
想了半天,赵云张张嘴想说些什么,却是终于没说出口,见孟达不再说话,赵云索性也看向马超、张绣二人,听着二人说话,思索了起来。
“嘿嘿!贤弟说笑了”张绣一摆手道。
“太平道中莫说豪强世家便是寒门读书人也少有,像军侯、司马、校尉这些中级武官更是不曾见闻,便是些衙役、捕快,文书小吏也是教中地位极高之人了,既无知兵之人训练士卒,又无善谋之士规划方略,又无专精之人打制兵器铠甲,钱财粮草都是劫掠,教中遍是饥民饿殍,既无人才,又无臂助,如这般规模气象如何能成?”
“正是!”马超肯定的道“除了太平道本身不能成事之外,当今朝廷并未失德才是主要原因!”
“呀!是了!”张绣右手握拳打一下左手掌心,惊叫一声“当今虽然超纲不振,十常侍弄权,但是天子聪颖并未失德,人心向汉。张角起事的时机不对,如果不能支撑个三年五载不被剿灭的话,根本就得不到任何世家豪强势力的支持,只能是失败!”
“所以,我们这次的目的就是来破坏,破坏张角的计划,万不能让他等到最合适的时机发动,而是让他发动不了或者提前发动,在太平道和有野心的世家豪强做好准备之前,仓促间起事,将祸乱的危害降到最低程度!”
“早说嘛,想不到这次的任务这么重要!”孟达忍不住了,兴奋的插嘴道“看来我们这回要
名留青史了啊?到时候史书上会怎么写?咳咳!那个!癸亥,孟达等破太平教于钜鹿,上曰能,擢达骑都尉!”
“哈哈哈!”
孟达的YY,惹得马超、张绣大笑。
马超不屑的嘲笑道“胆子真小,才弄个骑都尉?”
“不错”张绣一挥手戏谑道“这么大功劳,怎么也得弄个关内侯吧”
“呵呵!”孟达讪笑道“那好吧!骑都尉、车都尉让给你们二人,我来做你们的上官散骑常侍好了!”
“哈哈!”
“脸皮真厚啊,胃口不小啊你!”
“呀哈!孟大人,你还真是关照我们呐!”
“哈哈!好说好说!你们知道就好!”
说着,说着,三个人就开始说笑起来,说了半天沉重的话题,吹吹牛实在是美事一桩。
别看刚刚,马超和张绣说的豪气干云,天下大势尽在掌握一般,又或者孟达对赵云说的话,连天子都敢非议一样。
但是,真说起来,回到现实中一个实权的小武官,就能让三个世家子弟乐得眉开眼笑,虽然这其中一人已经是名义上的黄门侍郎天子近臣了。
“但是,就这样看着数十万灾民们跟着张角去送死么?”赵云没有笑,赵云满脸忧郁的说道“或者是看着他们活生生的饿死、病死?而我们还要去灭杀他们的希望?”
三人登时安静了下来,赵云看到马超三人脸色变了变,但也仅仅是脸色变了变,他们的态度和立场绝不会有半点改变。
是的!赵云深知这一点,因为这是立场和阶级所决定的,双方是对立的两个阶级就像是天敌一样,普通人根本就无能为力,你只能选择去顺应或者是反抗!
顺应它会获得更高的阶层和更大的利益,反抗它,会被一个叫做帝国、王朝的庞然大物碾压的粉身碎骨,连渣都剩不下一点,不但是渣,甚至是连残留的碎屑都会被扫尽历史的垃圾桶,遗臭万年,永世不得翻身。
在历史面前,反抗者的名字只有一个,当然不是勇士不是英雄,是反贼!
当然成功的反抗者才会叫英雄,当然通过马超他们的话,赵云知道眼下显然并不是一个能够成为英雄的时代。
马超眼见赵云还是不能说服自己,知道这件事应该是给赵云留下心结了,这事看着虽然不大,但是却是事关道义、立场的大问题,是个**烦。
而且是个态度的问题,虽说自己已经承诺给赵云未来的出路和发展的前途了,但是像赵云这样有才能,有思想的人,不会仅仅是为了前途就认同别人的思想,要达到所谓的‘士为知己者死’的境界,首先你要做的是别人的知己,若不知己,别人又怎么会为你效死呢?
“子龙兄,我有一事不决,请你替我拿个主意如何?”马超拿定了注意,心里思索一番有了想法。
“额?”赵云讶然道“公子说笑了,公子学问、智识远超常人,不知有何事不决?要下问与云?”
这可不是赵云吹捧马超,刚才站在一边听马超和张绣二人分析天下时局,马超以史为鉴,将个迷局分说的头头是道,条理清楚、分明,连同为世家子弟的张绣、孟达都完全赞同他的说法。
像这样一个人能够完全说服别人,让人心悦诚服的场景,赵云见的并不多,印象中少有的那几个人都是宽袍大袖、峨冠博带、神情高傲、不可一世的架势。
刚刚孟达的略带不屑的神情倒是有几分相似,自己熟悉的师兄张绣虽然平时身上也少有那种气质,但是不经意间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流露出来的却也是那种优越感十足,让人十足反感的情绪。
是以赵云跟张绣的关系在别人看来很好,甚至二人在与盗匪战斗时可以将后背交给对方,两个人也有一些共同的话题,但是赵云其实并不愿意同张绣做一些更深入的思想交流。
而张绣平常就算是玩耍也更喜欢同自己的伴当胡车儿、胡赤儿这些人一起。
赵云知道,自己和张绣两个人是过命的好友,但不是知交。
反而是像马超这般心平气和与人说话,平等的与人交流的态度,让人心生好感、倍感亲切。
“子龙不必客套,此事委实乃非常事也!故而我才问子龙这非常之人!”马超见赵云夸奖自
己,忙也送了一顶高帽回去,来而不往非礼也,反正赞美别人又不需要本钱,而且赵云也确实配的上这赞美。
“如此,公子请直言!”赵云见马超越说越郑重,不敢怠慢忙抱拳一礼,正容道。
“若有一天,我为将领兵守城,而敌人驱赶百姓、我诸夏子民为前驱掩护士卒攻城,我一直在想,若真是有这一天的时候我该怎么办?”
马超看着赵云的眼睛,淡淡的说道“我是该下令士卒放箭,不分兵民将攻城之人尽数射杀?
还是该眼睁睁看着敌军在我方百姓的‘掩护’下从容进城然后或投降或战死或自杀?请子龙有以教我!”
赵云一听此话,登时面如死灰一般,身子巨震。
良久,才缓缓点头,说道“我明白了,多谢公子指点”
说罢,赵云又弯腰拱手冲马超行了个礼。
马超站定不动,生生地受了这一礼。
赵云明白了!赵云真的明白了,世间事本来如此,要想得到什么必定付出什么。
灾民们想要活命,就必须只能将希望寄托在太平道和张角身上,太平道为了能得到更多百姓的拥戴,只能去抢劫更多的世家豪强,继而造反起事。
朝廷和世家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和利益,只能是剿灭太平道,这是根本的无法调和的矛盾,只能是进行你死我活的斗争才能解决的局面。
赵云要么看着太平道起事,被朝廷绞杀,自己不闻不问;要么跟随朝廷和世家一起剿灭太平道,维护自己一直以来忠君报国的信念;要么加入太平道,暂时的救民于水火之中,做那一时的英雄,然后变成故纸堆里的反贼。
那么,接下来赵云要做的就是自己内心的选择了。
不闻不问,飘然远遁?不符合赵云的性格。
协助朝廷绞杀太平道的普通信众穷苦百姓?赵云做不到这么冷血。
跟着太平道造反起事?虽然这个想法经常恍恍惚惚的萦绕在赵云的心头,让赵云时不时的有一些冲动,但是,这违背了赵云的信念。
既然这三条路,都走不通,那么赵云就只能是跟着马超他们一起对付张角,先下手解决了张角。
这样一来,既不违背自己的信念为君分了忧,又未曾亲手杀伤平民信众,没有罪恶感,至于未能做成那被称为反贼的英雄这点遗憾,赵云只能忽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