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地里,二爷爷去自己的地里了,走之前,还要王元小心点,嘱咐春莲,好好看着王元点。
王元家里还有13亩地,由于自己家先人早逝,这些地主要是村里的长辈帮着弄的,到时管大家吃几顿饭就是了,不需要人力费的。以前的王元虽然不敢说是一个不通世事、五谷不分的书呆子,但也不怎么下田干活,一心只读圣贤书了。
王元在自己的地头,看着田里的麦苗,大约是因为干旱,从远处望去,墨绿色的麦子,看着有些发黄,奄奄的,没有生气。
村里的人们已经开始劳作,提着木桶去远处的河里挑水,之后再浇灌麦子。
王元问春莲“我们这都是在这样浇灌吗?”
春莲说“是啊,别的地方我不知道,但是这方圆十里都是这样的”
听到春莲的回答,王元想,难怪刚才二叔说浇地要好几天的时间,看这情况,要浇灌这十几亩地,不仅仅是几天的时间,王元对王家庄村民的淳朴,又有我了新的认识。
看着春莲跳着水桶,也要去河边取水浇地,王元过去把扁担拿过来,挑起水桶到“今天,我跟你一块去”说着就往河边走去。
春莲追上来拦住王元“相公是读书人怎么能做这些事情呢,再说相公身体刚好,还需要将养,这些就我来吧”
“没事,我可以的,总不能老让你养着吧”
河离田地也不远,不到100米,因为天气干旱,河水水量已经大不如前,但也不是跟后世的河流快要断流一样,河水还在流淌,浇地水量还是购的。王元取了水,按照春莲教的方法,挑着往回走,不管是前生还是今世,王元都是第一次跳水,两桶水压在的肩膀上,感觉非常的疼,而且还要小心水不要洒出来,这水可是金贵着呢。挑了两趟,王元就累的不行了。
“相公你休息会,我去”然后就看见,春莲利落的抓起扁担,放在肩上,去取水去了。
王元看了看四周的田野里,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男人还是女人,都在力所能及的去取水浇灌,因为他们知道这是他们生存必须的付出,尤其是看着留着鼻涕的小家伙,拿着小瓦罐,小心的取水,浇地时,王元感到了自己双眼的潮湿。
春莲挑水回来,浇地里,速度比他快还稳,幸好现在地里还没有全部解冻,否则,靠人力挑水,这根本是不行的。
即使这样,也只能保住一部分地的收成,人力有时穷啊!!
南河自西向东流淌,静静的流淌着,带走了汉子们的汗水。
王家庄的地都在河南岸,受地球自转影响,河流向左侵蚀,向右堆积,因此王家庄的田地下面就是河流。
一个月前,王元就是在这里不小心掉下去的,虽然涯不高,不到一丈,但不知道怎么了,便宜了现在的王元,包括他那新媳妇。
王元静静的看着下面的流淌的河水,看着抱着希望浇灌的乡亲,看着吃力的春莲,为现在落后的生产条件而感叹,对乡亲的辛苦报以同情,又为自己有功名而感谢这个主人的前身,按照大唐律令,读书人是有特权的,跟后世是一样的,免除徭役和赋税,这就有许多的好处。
王元过去,将春莲的扁担取下,将水倒在别人的田里。
春莲急道“你怎么把水倒在别人的田里”,因为着急直接用你而不是相公了。
“不用再挑水了,我想到了一个更好的办法,走,跟我一起去找二爷爷去”说着拉起春莲的手,向二爷爷家的地里走去。
春莲急忙将手抽出来,眼睛看了看四周,还好没有人看见,小声道“相公,现在还在外边”
王元笑了笑,才想起现在不是后世,是男女大防的时代,王元在前面走跳着空桶走,春莲在后边跟着。
春莲好几次都想问,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旱情的问题,但不知道怎么开口,不想让相公感觉自己在怀疑他,王元回头看着春莲道“你有什么问题就问,不要憋着”
“那个相公啊,你有什么方法可以解决这旱情啊”春莲在后边小声的问道。
“水车”
“水车?”
“呵呵,等造出来,你就知道了,走,先去二爷爷哪里”
来到二爷爷的地里,二爷爷正在桑树下休息,王坤看到王元两口子急急的走过来,以为出了什么事,立马站起来道“出了什么事啊”
“二爷爷,这靠肩挑人扛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啊”“现在没解冻还好说,要是春天解冻了,这靠人力浇水基本没用啊”
听完王元的话,二爷爷脸色黯淡了下来,叹口气道“尽人事,听天命吧,保住多少是多少,希望这月下场大雨吧,要不然麦子返青没雨,这季是收成就完了”
“二爷爷你听过水车吗,据说黄河边上有用的”
“水车,听说过,不过具体什么东西没见过,你说这个干吗啊”
“用水车浇地啊,我看了我们正好处于河南岸,下面就是河水,河水离我们地的高度也就一丈左右,完全可以用水车把水汲上来,只要水上来了,就好说了”
“小元子,这水车真能把水弄上来”二爷爷一听,直呼王元小名急忙的问道。
“肯定能,虽然天气干旱,河流水量减少,但满足我们村的用水是不成问题”
“好是好,但这东西谁会做啊”二爷爷搓着手,眼紧张的望着王林。
“二爷爷,这东西我知道怎么做,但我不会做木匠啊,咱村里谁会做木匠啊”
“庄稼人,谁都会做几手木匠,不过村里最好的还是你二叔”说完让在自己的儿子也就是王元的二伯把王元二叔金奎找来。
一会不到,金奎来了“二伯,你找我”
“地里的活,先别干了,午饭后你就去找王元,按他的吩咐造水车”
“造水车?听是听过,不过我不会啊,万一要是错过浇水的日子,下半年就要挨饿啊”说完看着王元道“王元,这东西你会做,你可是从没下过地”
“二叔,这东西构造我会,我好想在那本书里见过,只要造出水车来,只要河水不干,我们就不怕干旱了”
“金奎啊,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啊,你就听王元的,造出来,我们就不怕干旱,有好收成,乡亲们就不挨饿了,这几年你又不是不知道,我们的收成一年比一年低啊,要是再这样下去,我们可能真要逃荒去了”二爷爷道。
“行,二伯,听你的,我下午就去小元家,我再找几个人,到时一块去,争取最快弄出来,田里再不浇水,今年的收成就不好说了”
“那就这样,二叔,下午我在家里等你们,我先回去考虑一下水车的具体细节”随后王元跟二爷爷他们告别,带着春莲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