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猫小说 > 历史军事 > 东唐变 > 24清风楼5

24清风楼5(1 / 1)

王元睡得非常的舒服,但他不知道,他的那首秋雁词引起了多大的风浪。

我们先来说清风楼,绿衣送别王元几人之后,就去了二楼那个不起眼的房间,进房间之后,就看见青青拿着王元的诗词在发呆。

“怎么,我们青州第一才女的芳心动了”绿衣打趣道。

“动了又怎么样呢”青青回到。

听到青青这样说,绿衣感到非常的吃惊,绿衣对青青可是非常的熟悉的,知道她一般不会轻易的开玩笑,这次她既然这么说了,可见是真的动情了。

列为看官可能要问了,才见一面怎么就能动情呢,这事情放在现在可能不会出现,可是放在一千多年以前,这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了,要知道这时候,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两人结婚前,是不可能见面的,甚至连鸿雁传书都不可能,只能等到洞房花烛那天,双方才能完全的见面。因此因为见了一面或者一首诗一首词而动情的在这个时代是很普遍的。诸位可以看看宋朝的柳永柳三变,从时间来看,他与王元处的时代差不多,因此风情也不会差不多的,各位如有兴趣,可以去看看柳永事迹,这个白衣宰相。

青青虽然从小在青楼长大,可是由于种种原因,她一直没有接客,所有的事情都是绿衣帮她处理的,好像缺乏历练,但是不要忘了,作为从小生活在鱼龙混杂的青楼,平时耳濡目染的多了,对人也会看的厉害。从第一次见王元,他就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之后就一直的关注他,看到王元没有像其他人那样,眼睛四处飘,看舞女的私处,对他的印象就更好了。当王元不仅将谜语和对子答出来,而且还做出了那样的词,深入到人心内部,请可以生,可以死,直接道出了爱情的真意,对青青的冲击地非常大的,加上王元为了拉风出场而特意设计的动作,这些都对青青形成了很好的吸引,青青对此动情也就不为过了。

看着青青依然沉浸在里面,绿衣不忍心现在就打断她,不过,他知道,如果这时不提醒他,以后青青会更痛苦的。

“青青,王元已经结婚了,我刚才跟他接触的时候,发现,他非常的痴情,非常的爱自己的妻子,甚至可以在大庭广众之下说出来”绿衣沉声的道。

“结婚了吗?也是这么优秀的人怎么可能没有妻子呢,真羡慕他妻子,她的妻子一定是个美丽善良的女子”青青喃喃的道。

看着青青依然沉浸在里面,绿衣有点不忍,但还是说道“青青,我们还是在乐籍,即使他的妻子同意,王元是否可以放下世俗的眼光来娶你呢,况且我们还跟大部分人不一样,你知道他的立场吗”

听绿衣这么说,青青彻底的清醒过来,随之脸上露出痛苦的表情,道“我们还有机会可以出去吗”

“可以的,听说现在很多人都回到了中央,秦贞的儿子现在是吏部侍郎,从这些看出来,当今皇上是想改革的,既然这样,我们一定会等到脱离苦海的那一天”

绿衣过去,将青青搂在自己怀里,轻轻的拍着青青,看着外面的月色,心里祈祷着,希望,那天快点来到,自己实在快坚持不住了。

不说在这里伤感的两人,在王元回道客栈之后,分别有数路人,离开王元的客栈,道青州府的各个地方去了,去的地方虽然各有不同吗,但唯一相同的是这些人的去处都是青州府的高门大院。这些人在监视王元的时候,难免相碰,可是他们只是看了彼此一眼,就各自去了自己的地方。

果然不出王元所料,秦贞虽然已经退出政坛二十年,但是作为七大臣唯一还健在的,依然受到很多人的关注,作为其唯一的弟子,王元也理所当然的手挡他们的特别照顾,从他出来王家庄开始,这些人就一直暗中观察者王元。

暗中观察王元的人很多,其中最显眼的是两路,这两路最后分别去了青州知府府和通判府。

这个时候,因为李翔是出现,起行政机构类似于后世的明清,在府一级设立知府、同知、通判、。

知府,知府即“太守”,又称“知州”,是中国古代的地方职官名,州郡最高行政长官。掌府之政,府分上、中、下三等。

同知,为知府的副职,因事而设,每府设一二人,无定员。同知负责分掌地方盐、粮、捕盗、江防、海疆、河工、水利以及清理军籍、抚绥民夷等事务,同知办事衙署称“厅”。

通判:为了防止州郡官尾大不掉,又在州郡设通判,作为副职,与权知军、州事共同处理政事,其职责为:“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通判还有一个职责:“所部官有善否及职事修废,得剌举以闻。通判可以直接向皇帝奏报州郡内的包括州郡官、县官在内的一切官员的情况,又见通判的兼有监察官性质。与权级别有一定的相差,亦为大小相制之意。这样看来,通判一职,既是州郡官的副职,而又起了汉代的监御史(监郡)和督邮(监县)的双重监察作用。有此一职,中央与州、县的关系,即如心之使臂、臂之使手,指挥自如了。由此,不但五代的藩镇武人专权、州郡成为独立王国的问题,能够较彻底解决,同时也有利于监察腐败现象。

推官:唐朝始置,节度使、观察使、团练使、防御使、采访处置使下皆设一员,位次于判官、掌书记,掌推勾狱讼之事。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青州府里面最重要的相互牵制的就是知府与通判了。所以一般而言,地方上知府与通判是矛盾重重的。

先来说知府,青州知府姓陈明清,前年刚接任知府,是一个改革派,知道自己在这里的主要任务就是照顾好秦贞,因此自上任之后,就对秦贞活动非常的关心,可以说对他的事情了如指掌,每月定期向洛阳回报,因此对秦贞唯一的弟子王元也是非常的关注的。

此时陈清看着王元的诗,非常的震惊,因为自己已经监视了他们三年,对王元的事情基本都知道,但是怎么也没想到,王元会做出这样的诗来,看来一些计划要变,陈清立马修书一封,让人快马送到洛阳,不得耽误。之后看着秦贞安阳晚年的方向,心里感概,到底是七大臣之一啊,要不怎么能培养出这么出色的人才。

通判府也跟陈清一样,看来王元的词之后,也是修书一封,快马送到洛阳,心里也是久久不平静,对于那个养老的七大臣,心里充满了忌惮。

这个夜晚注定是一个不平静飞夜晚,大街上不时响起跑马的声音,青州府的城门,连续被叫开了好几次,快马驰骋,沿着驰道,直奔洛阳。

大唐因为王元的秋雁词,掀起了一层波澜,给这一潭死水的朝堂,带来了久违的波动。而挑起波澜的主人公,王元,依然在舒适的睡着。也许梦到了好的事情,睡梦中露出了笑容。不过王元以后这样的舒适日子不会太多了。

最新小说: 公主万福 快穿之女主终结者 我的女友是诡异 穿成首辅大人的童养媳 三国美色 诸天武侠:从全真开始 霓裳铁衣 催昭嫁 说了多少次,别管我叫大哥! 真名媛穿成假千金